「名家名著⑫」列御寇的智慧之书——《列子》

[复制链接]
查看413 | 回复1 | 2022-6-21 20:29:5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列子(约公元前450年—公元前375年),名御寇,又名寇,字云,亦作圄寇。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。郑国圃田(今河南郑州)人,古帝王列山氏之后。约与郑繻公同时。先秦天下十豪之一,道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。


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继往开来 的重要传承人物,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。其学本于黄帝老子,主张清静无为,归同于老庄,被道家尊为前辈 。创建 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(列子学),对后世哲学、美学、文学、科技、养生、乐曲、宗教影响异常 深远。
列子最早提出宇宙生成四阶段思想;《列子》中的“天体运动说”“地动  说”“宇宙无限说”等学说,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;开创融寓言与哲理为一体的先秦散文文风。


道家学派经典著作——《列子》

《列子》又名《冲虚真经》,为战国列御寇所著,后被尊为《冲虚真经》,其学说被前人 誉为常胜之道。
《列子》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,属于诸子学派著作,是一部智慧之书,它能开启人们心智,给人以启示,给人以智慧。该书按章节分为《天瑞》、《黄帝》、《周穆王》、《仲尼》、《汤问》、《力命》、《杨朱》、《说符》等八篇,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,寓道于事。


《列子》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、寓言故事和神话等,都带有足以警世的教训,包含  深刻的哲学思想,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。
在《列子》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,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,而它宏阔的视野、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、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。《列子》的每篇文字,岂论 长短,都自成系统,各有主题,反应 睿智和哲理,浅显易懂,饶有趣味,只要我们逐篇阅读,细细体会,就能获得教益。
《列子》天瑞第一


愉快的三个原因

孔子游于太山,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,鹿裘带索,鼓琴而歌。
孔子在泰山游览,看见荣启期漫步在郕邑的郊外,穿戴 粗皮衣,系着粗麻绳,一面操琴  ,一面唱歌。
孔子问曰:“先生所以乐,何也?”
孔子问道:“先生这样愉快,是因为什么呢?”
对曰:“吾乐甚多:天生万物,唯人为贵;而吾得为人,是一乐也。
荣启期回答说:“我愉快的原因很多:年夜 自然生育万事万物,只有人最尊贵;而我既然能够成为人,那自然就是我愉快的第一个原因了。


男女之别,男尊女卑,故以男为贵;吾既得为男矣,是二乐也。人生有不见日月、难免 襁褓者;吾既已行年九十矣,是三乐也。贫者,士之常也;死者,人之终也。处常得终,当何忧哉?”
人类中有男女的区别,男人受尊重,女人受小看 ,所以男人最为贵;而我既然能够成为男人,那自然就是我愉快的第二个原因了。人出身 到世上,有没有见到太阳月亮、没有离开襁褓就夭亡的,而我既然已经活到了九十岁,那自然就是我愉快的第三个原因了。贫穷是念书 人的普遍状况,死亡是人的最终结果,我安心处于一般状况,期待 最终结果,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?”
孔子曰:“善乎!能自宽者也。”
孔子说:“说得好!你是个能够自己宽慰自己的人。”


生为徭役,死为休息

林类年且百岁,底春被裘,拾遗穗于故畦,并歌并进。
林类的年纪将近一百岁了,到了春天还穿戴 粗皮衣,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穗,一面唱歌,一面往前走。
孔子适卫,望之于野。顾谓门生 曰:“彼叟可与言者,试往讯之!”
孔子到卫国去,在田野上看见了他,回头对学生说:“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话的人,试试去问问他。”
子贡请行。逆之垄端,面之而叹曰:“先生曾不悔乎,而行歌拾穗?”
子贡请求前往。在田埂的一头迎面走去,面对着他感慨 道:“先生没有后悔过吗?却边走边唱地拾谷穗?”
林类行不留,歌不辍。子贡叩之不已,乃仰而应曰:“吾何悔邪?”
林类一直 地往前走,照样唱歌不止。子贡再三追问,他才仰着头回答 说:“我后悔什么呢?”
子贡曰:“先生少不勤行,长不竞时,老无妻子,死期将至: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?”
子贡说:“您少年时懒惰不努力,长年夜 了又不争取时间,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,现在已经死莅临 头了,又有什么愉快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?”
林类笑曰:“吾之所以为乐,人皆有之,而反以为忧。少不勤行,长不竞时,故能寿若此。老无妻子,死期将至,故能乐若此。”
林类笑着说:“我所以愉快的原因,人人都有,但他们却反而以此为忧。我少年时懒惰不努力,长年夜 了又不争取时间,所以能力 这样长命 。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,现在又死莅临 头了,所以能力 这样愉快。”


子贡曰:“寿者人之情,死者人之恶。子以死为乐,何也?”
子贡问:“长命 是人人所希望的,死亡是人人所厌恶的。您却把死亡看成 愉快,为什么呢?”
林类曰:“死之与生,一往一反。故死于是者,安知不生于彼?故吾知其不相若矣?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?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?”
林类说:“死亡与出身 ,不过  是一去一回。因此在这儿死去了,怎么知道不在另一个处所 重新出身 呢?由此,我怎么知道死与生不一  样呢?我又怎么知道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头脑糊涂呢?同时又怎么知道我现在的死亡不比曩昔 活着更好些呢?”
子贡闻之,不喻其意,还以告夫子。夫子曰:“吾知其可与言,果真 ;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。”
子贡听了,不明白他的意思,回来告诉  了孔子。孔子说:“我知道他是值得对话的,果真 如此;可是他理解 自然之理并不完全彻底。”


子贡倦于学,告仲尼曰:“愿有所息。”仲尼曰:“生无所息。”子贡曰:“然则赐息无所乎?”
子贡对学习有些厌倦,对孔子说:“希望能休息一阵。”孔子说:“人生没有什么休息。”子贡问:“那么我也就没有休息的时候了吗?”
仲尼曰:“有焉耳。望其圹,睪如也,宰如也,坟如也,鬲如也,则知所息矣。”子贡曰:“年夜 哉死乎!君子息焉,小人伏焉。”
孔子回答说:“有休息的时候。你看那空旷的原野上,有高起来的处所 ,似乎 是墓穴,又像是土丘,又像是底朝上的饭锅,就知道休息的时候了。”子贡说:“死亡真伟年夜 啊!君子在那时休息了,小人在那时被埋葬了。”
仲尼曰:“赐!汝知之矣。人胥知生之乐,未知生之苦;知老之惫,未知老之佚;知死之恶,未知死之息也。
孔子说:“赐!你现在已经明白了。人们都知道活着的愉快,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;都知道老年的疲惫,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适 ;都知道死亡的可恶,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。


晏子曰:‘善哉,古之有死也!仁者息焉,不仁者伏焉。’死也者,德之徼也。古者谓死人为归人。夫言死人为归人,则生人为行人矣。行而不知归,失家者也。一人失家,一世非之;天下失家,莫知非焉。
晏子说过:‘真好啊,自古以来就有死亡!仁慈的人在那时休息了,不仁的人在那时被埋葬了。’死亡是德所求取的事情。前人 把死人叫做‘归人’。说死人是‘归人’,那么活着的人就是‘行人’了。一直在外面行走而不知道回家,那是抛弃了家庭的人。一小我 抛弃了家庭,所有世上的人都否决 他;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,却没有人知道否决 。
有人去乡土、离六亲、废家业、游于四方而不归者,何人哉?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。又有人钟贤世,矜巧能、修名誉、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,亦何人哉?世必以为智谋之士。此二者,胥失者也。而世与一不与一,唯圣人知所与,知所去。”
有人离开了家乡,抛弃了亲人,荒废了家业,随处 游荡而不知道回家,这是怎样的人呢?世上的人一定会说他是放肆  而猖狂 的人。又有人专心致志于盛世之治,自以为聪慧 能干,于是博取功名,随处 夸夸其谈而不知道停止,这又是怎样的人呢?世上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有智慧谋略的人。这两种人都是毛病 的,而世上的人却赞扬一个,否决 一个。只有圣人才知道什么该赞扬,什么该否决 。”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XQFDC_Gom | 2022-6-21 20:30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列子是真正的年夜 智慧呀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13

主题

40

回帖

129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