粤北乡村“创业记”:台湾青年在年夜 山里“玩出”新花样

[复制链接]
查看287 | 回复0 | 2024-4-4 09:10:1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4月1日至11日,马英九率领“年夜 九学堂”青年学子,赴广东、陕西与北京交流拜访 。去年7月,马英九基金会邀请年夜 陆5所高校的师生拜访 台湾,与台湾民众留下许多灾 忘的记忆。多次互访互动加深了两岸青年的交流了解,成为编织两岸人民交流、交往、交融的亲情纽带。

广东素以开放包涵 著称,是干事创业的热土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扎根广东,年夜 展拳脚实现创业理想,也成为增进 两岸交流的“民间使者”。台湾姑娘谢绮婷浪漫邂逅梅州小伙陈海珠,携手打造500亩农旅茶园守护童年茶香;台湾青年陈永鑫放弃  高薪工作,投身农业,让清远年夜 山深处的优质农产品  “穿上衣服”走出年夜 山。这些来自台湾的创业青年,安家于广东,把这里作为斗争 的起点,续写“春天的故事”。

因茶生缘,台湾姑娘与梅州小伙携手守护客家味道

在梅州市梅江区第一岑岭 银窿顶山,一片客家茶园郁郁葱葱,台湾姑娘谢绮婷和梅州小伙陈海珠在垄垄茶田间忙碌着,不雅 察着茶树的长势。



陈海珠与谢绮婷在茶田间不雅 察茶树长势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,谢绮婷的母亲从梅州嫁到了台湾桃园,也让谢绮婷自小便对客家文化有着浓厚的情感 ,一次机缘巧合,谢绮婷结识了客家青年陈海珠,嫁回了梅州。“我和海珠都很喜欢茶,一次去武夷山旅游,看到本地 家家户户都在种茶,坚定了我们实现梦想的想法——要有一片自己的客家茶园,守护童年的味道。”谢绮婷说。

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,是一个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山城,种茶历史悠久。梅江区第一岑岭 银窿顶山,茶园平均海拔在千米之间。自然条件奇特 ,常年云雾缭绕,拥有茶树生长极佳的生态环境条件。

2013年两人刚接手茶园时,四周皆是原始森林,“山路欠亨 ,水电也欠亨 。”面对一片荒山,谢绮婷和陈海珠没有气馁,开荒地、锯木头、搭厂房、种茶苗,一点点学习摸索种茶制茶技术,“我们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,凡事亲力亲为”,在两人的配合 努力下,曾经的荒山不再,翠绿茶树布满山头,“我们公司承包种植了600亩,加上与周边农户合作,总面积应该有3600亩。”谢绮婷告诉  记者。

为了适应更多消费者的口味,除了坚守有机种植外,这对年轻夫妻开始琢磨制茶技艺,希望让客家炒绿走出梅州。农闲时,谢绮婷与陈海珠多次前往台湾,与本地 的茶园、茶企相互学习交流,“两地都有着浓厚的饮茶文化,海拔和经纬度、冲泡水温、手法都很接近,每每见面年夜 家都有很多配合 话题,他们对我们的产品  也很认可。”谢绮婷笑着说。

与此同时,台湾农场积极推进文旅以及文创项目的成长 模式也让陈海珠受到了不小的启发。“梅州是农业年夜 市,但在三产融合方面还做得不敷 ,特别是如何吸引年轻人介入 、结合进来,有不小的测验考试 空间。”陈海珠告诉  记者,“在台湾以及浙江,我发明 有不少通过文旅项目带动全家当 的成长 的例子,做到三产融合,把家当 都带动起来,这样的模式很有参考意义。”

为了做好茶叶,谢绮婷和陈海珠改进 制茶工艺,两人探索出茶叶发酵装置、全自动茶叶干燥机、茶叶杀青装置等多种技术结果 ,胜利 获得国度 实用新型专利,公司成为唯一一家留任 两届“梅州茶王”的企业。为了迎合年轻顾客,两人研发出袋泡“冷泡茶”,并积极开发农产品  电商带货营销新模式,拓展订单。为了吸引游客,两人开发围炉煮茶、茶园营地等茶旅项目,让游客可以亲自体验采茶,制茶,砌上一杯自己亲手制作的茶叶,细细品尝。

创业进程 中,谢绮婷和陈海珠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,“现在有不少港澳台青年在这边创业,年夜 家都异常 ‘卷’,但这也说明这里的创业领域还有很年夜 的提升空间,有空间就有机会,梅州的创业潜力很年夜 。”对于未来的成长 ,陈海珠斗志满满。



银窟顶山上,高山茶田郁郁葱葱。

在未来,陈海珠和谢绮婷也计划邀请台湾的朋友们来到他们的茶山交流体验,看看这里的新变更 。“台湾很多客家人,我们也都是客家人。无论对产品  ,还是文化、价值不雅 的认知、审美上,交流都异常 融洽,真的感触感染 到了我们是‘一家亲’。”

一片小小的茶叶,成为连接两岸文化交流的载体。对谢绮婷和陈海珠来说,茶叶不仅是生意,是童年的味道,更是要将茶文化传承下去的信仰和使命。

两岸“湾青年”化身最佳拍档,高标准  “拿捏”粤北竹林

夏日到来,清远英德市的竹林里,麻竹笋争先恐后破土而出,两位青年头戴凉帽 ,在竹林间忙碌。



陈永鑫与房金水在竹林间忙碌。

来自台湾的青年陈永鑫从事金融行业跨越 十年,有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稳定的薪资。一次机缘巧合,陈永鑫来到了清远,结识了彼时还在知名食品厂当主管的清远青年房金水。年夜 学攻读食品、中药专业的陈永鑫与这位从小在竹林种长年夜 的青年聊得十分投机,聊到农业成长 时,两人一拍即合,决定配合 创业。

房金水告诉  陈永鑫,在这里不少农户家都有竹林,但年夜 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家种植的麻竹笋外销,近年来,也越来越难吃到“小时候的味道”了。种出高品质的麻竹笋,并让这些优质农产品  走出年夜 山,成为了两位青年的配合 目标。

在陈永鑫看来,年夜 陆的农业有着异常 好的基础,近年来,年夜 家也加倍 注重养生与健康,如果能够将自己在台湾所学习接触到的“精致农业”复制过来成长 ,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。“在种植的时候,如果能够多一些益生菌,少用一些化肥,其实土壤是不需要人工改良 的,它自己就会有蚯蚓、微生物。其实在台湾我们就是很推崇生态还原的农业方法 ,我们跟土地是共生的,这样土地能力 够可连续 成长 利用。”

然而,经过破坏的土壤需要时间恢复自我调节能力,减少人工施肥期间,土地产量降低。农户们看不见成效,对陈永鑫这位“外乡人”带来的新理念自然不肯 接受。这时候,土生土长的房金水成为了精致农业走进本地 农户心中的“桥梁”,陈永鑫说:“我觉得跟他合作最轻松的是我不消 再去跟农户沟通,农户也不会不信任,他们觉得自己人不会欺骗自己人,就会形成互相信任的合作方法 。”

种出了好笋,如何让产品  走出年夜 山,也成为了陈永鑫和房金水面临的一年夜 难题。用品质打品牌,这是陈永鑫创业初期就定下的原则,“他(陈永鑫)对品质方面要求比较  高,原来我们一般随便打一个包裹发出就好。现在依照 他的要求,连冰袋都要达到  一定标准  ,达不到就不出货,客户再怎么急也不出,我们也在跟客户沟通。我跟他争执过很多次,也辩驳 过他很多次。”但慢慢的,产品  获得 了顾客的肯定,复购率提高,陈永鑫的“吹毛求疵”也获得 了年夜 家的认可。

如今,陈永鑫与房金水摸索出了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逐层渗透精致农业的理念,让可连续 成长 的产销模式,在英德笋林生根抽芽 。此外,陈永鑫测验考试 与高校合作,让学生们到山里实习,并买通 线上销售、直播等不合  销售渠道,为产品  销售赋能。



房金水(左)与陈永鑫(右)仔细检查麻竹笋晾晒情况。

两位青年各有所长各司其职,成为了玩转竹林的最佳错误 。新的产销模式提高了本地 农户的收入,房金水告诉  记者,之前农户们的竹笋都是自己加工、自己吃,偶尔带一些去集市上售卖,卖不出去只能销毁,如今加入合作社,每人每月至少能有2000元收入。此外,他们还积极沟通本地  企业,在品牌打造、品类多元化、销售途径多样化方面给出建议与支持。两位青年的到来,为本地 企业注入了新活力,也实现了和农户们的双向奔赴。

如今,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扎根南粤年夜 地,丰富  多元的文化配景 和生活经历让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想法,也注入了活力,广东这片立异 创业的沃土,也为这群有技术、有想法的青年,提供了年夜 舞台。

统筹:柯晓明

采写:记者 陈诚 蔡肇宇 实习生 施晓棋 陈美慈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23

主题

48

回帖

175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75